執導過《龍紋身的女孩(Man som hatar kvinnor/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的丹麥導演涅爾斯.阿登.歐普勒夫(Niels Arden Oplev)前兩天重砲攻擊好萊塢,反對他們重拍好萊塢版的《龍紋身的女孩》。
歐普勒夫的主要論點有二,好萊塢老愛撿現成,不會自己開發題材,看到別人的好故事就想據為已有,卻又未必能超越原始版本,他的論述証據就是法國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在1990年拍出了《霹靂煞(La Femme Nikita)》,打造了安娜.芭麗瑤(Anne Parillaud)》敢愛敢恨,有情有義,身手又矯捷的女殺手,好萊塢隨即在1993年推出了由John Badham執導,布莉姬.芳達(Bridget Fonda)主演的美國版《霹靂煞》─《雙面女蠍星(Point of No Return)》。結果呢?世人但知《霹靂煞》,誰還記得《雙面女蠍星》?
其次,他很替《龍紋身的女孩》的女主角努歐蜜‧瑞佩斯(Noomi Rapace)打抱不平,認定她就是放眼天下詮釋小說主角麗茲.莎蘭德的不二人選,絕對夠格問鼎2011年的奧斯卡女主角獎,好萊塢就算想要重拍,還是應該考慮努歐蜜,最後卻找了《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的女配角露妮.瑪拉(Rooney Mara)來挑戰努歐蜜‧瑞佩斯,根本無法匹敵。
歐普勒夫的論點有些言之有物,有些則是邏輯不通。
言之有物的論述是拿《雙面女蠍星》來比《霹靂煞》,兩片確實沒得比,就影片節奏或演員魅力來看,《雙面女蠍星》根本不是對手。就像好萊塢重拍《七夜怪談》的《七夜怪談西洋篇(The Ring)》一般,原味盡失,無啥可觀了。
至於露妮.瑪拉究竟比不比得上努歐蜜‧瑞佩斯?坦白說,光從生活照來看,確實難窺究竟,無從置喙,但是歐普勒夫只替努歐蜜抱不平,卻無一字提及男主角麥克‧尼奎斯特(Michael Nyqvist),不亦默認了他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光采不及取代他的第六代007情報員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了?
拍電影可以是文化創作,亦包含著商業企圖,商人願意投資重拍知名作品,當然是精打細算過,不會瞎眼笨頭去做賠本生意,既要花大錢買小說版權,還要把書迷們都已經熟悉的情節重新整理鋪排,找到犀利的切入點,沒有三兩三,焉敢上梁山?真無三兩三,受傷又何妨?
歐普勒夫的抱怨有點像失意導演的抱怨(他也沒有提到他是不是擔心自己的導演功力,會不會被拍過《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等名片的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導演給比了下去?),有點無聊,一部電影大家拍,各顯本事,有何好在意的?先拍的未必先贏,後發的也未必就不會先至,拍出創意,拍出精華,才是本事。
不過,《龍紋身的女孩》如果少了努歐蜜確實光采盡失,小說的精華投影在她身上,果然有了生龍活虎的力道,出道已經十多年的努歐蜜,因為該片的表演從北歐影視圈躍升為國際知名影星,籌拍中的《福爾摩斯》續集電影也邀她擔綱,也算是演藝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了。
電影一直都不容易超越原著
此片各方評價都頗高
但看過小說的我
觀影時卻無法很融入
其實先看過原著再看電影
觀影時都失去很多樂趣
因為劇情走向完全都猜得出來
想看只是因為好奇影像如何呈現
所以遇到這類電影
常常都在問沒看過小說的朋友感想
似乎更為客觀(?)
我覺得本片有拍出原著小說的風格和味道
是很成功的地方 中上電影
但是也因此有點太中規中矩了
而且故事被砍掉很多
相比小說只能失色
而男主角我看不出他演技如何
只覺得劇本砍掉他很多好戲
導致這角色很沒光彩
至於翻拍雖然有何不可
但絕對不是給人好印象的事
大概是銅臭味太重了
太忠於原著,確實就乏新意了,可是不忠於原著,同樣也會被人批評失了原味,確實兩難。
至於男主角呢,嗯,應該不必再討論了。
我滿喜歡努歐蜜詮釋的莎蘭德, 但對男主角有些意見, 覺得跟小說中的形象不符, 選角是一大敗筆!
是否不該單因為與小說不符就將這部分貶為敗筆?
改編小說的負擔之一就是一定會拿來與小說比較。很難避免的。印像如此,細節亦然。
我是三年後google搜尋路過的路人一個。
本文我沒意見。要說的是我一開始只知道雙面女蠍星,十幾年前看過就愛上,之後研究才知道霹靂煞找來看。
當然我知道普遍評價是霹靂煞高,這是客觀事實。一來他是原創,二來捧原創很潮,自古皆然。但事實是也是有人記得雙面女蠍星並覺得他勝過原作的,至少這邊就有一個,而且永遠不會變。
一見鍾情的力量真的很大,不易改變,也無需改變。
捧原創是不是很潮?未必啦。原創且能動人,才讓人難忘,重拍或者改編,要有新意,或者更上層樓,才會贏得更多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