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中島哲也在《告白》中打造了一間夢魘教室,讓人不想進去,更不想停留,但是多數的青春肉體和心靈,卻都困在那間教室之中。
中島哲也替這間教室粉刷上的第一筆色彩叫做「混亂」。老師講老師的,同學說同學的,喧嘩也就罷了,還有人丟牛奶,有人丟棒球,師不師,生不生,誰能待得住?
混亂如果只發生在松隆子飾演的森口老師身上,或許還可以解釋成是她教學無方;換成岡田將生飾演的寺田良輝教師做導師,性別換了,教學熱情也換了,但是教室裡的混亂也絲毫沒有改善,甚至變本加厲,囂張的聲音分貝與狂亂的肢體動作,幾乎淹沒了寺田老師的純真與善意,也因為他對森口老師喪女案的無知,既成了被森口老師利用的復仇工具,也成了同學眼中的白癡。
混亂,就是中島哲也認知的青春本色嗎?答案可能不只如此。
中島哲也塗抹上的第二道油彩其實帶有鄙夷色澤,內含成份包括了無知、無心與無情。
無知的對象主要指的是學生一聽說牛奶中摻進了HIV病毒就色變,聽到可能感染了愛滋病,就如同世界末日,學童B/下村直樹(藤原薰)的青春從此變成黑色;學童A/渡邊修哉(西井幸人)即使強自鎮靜,還是得乖乖去醫院,以一張體檢証明換得自己的安心與對女同學北原美月(橋本愛)的炫耀。當然,後來受不了同學的霸凌,學童A靠著自己的血液與擁吻同樣可以讓盛氣凌人的同學立刻住口,再也不敢惹他了。
無心與無情則有著緊密的連結。師生如有真情互動,同學也許就不會嫌老師只疼愛女,不恤學生,更不會在聽見老師訴說起自己喪女之痛時還依舊喧嘩,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事不關己,就不聞不問的漠然態度,不就是無心又無情的明証嗎?
不,中島哲也不因此覺得滿足,他接下來的批判,其實藏有極黑暗的絕望色彩。台灣的許多中學老師受到「零體罰」政策的拘束,浩歎管教困難,《告白》中則是透過深受學生之害的森口老師的嘴,批判因為有少年法的保護,所以犯錯的少年不會受到懲戒,這種青春屏風,卻也讓一心要「血債血還」的森口老師找到了自力救濟的報復藉口,她先在同學之間灑下「恐怖」種子(愛滋陰影),繼而又以不具名的方式揭露了涉案凶手的身份,在同學之間埋下分化種子,讓少不更事的青春,在一種虛假的正義姿態下,為「霸凌」找到了替天行道的正義藉口,戴上偽善假面,更加恣意妄為;甚至極其機巧地在看似噓寒送暖的慰問卡上,填上了咀咒的字句......
全片最犀利的一段青春反諷,應該就是橋本愛飾演的北原美月在警方約談時,對寺田老師提出的幫兇指控,在寺田老師心中,她是最乖巧不過的孩子,每個星期都會代表同學陪著他去探視困在家中不上課的學童B,偏偏寺田老師的愛心,卻是森口老師特意設定的鬧鐘,每周響一次,讓學童B永遠得不著安寧,永遠被罪惡給啃噬,北原美月的指控其實是接近真相的,差別在於,始終處於狀況外的寺田老師恐怕也無法理解,這位可愛的天使,何以竟然也會是隱藏一切,伺機反噬的毒蛇?
笨蛋,大概是人生最難獲得同情的異類了。但是圍繞著笨蛋周遭的那些聰明人,又是多麼無情的冷血動物呢?
北原美月應該是最清楚真相的學生,因為霸凌的強吻,讓她走近學童A,成了情侶,但是北原美月疏忽了學童A的戀母情結,懞懂的愛情,讓她疏忽了學童A的母親才是悲劇的原動力,再怎麼親近,北原美月還是無法取代學童A心中的母親地位,她終究只是學童A的玩物而已,涉世未深的人性盲點,同樣決定了么折的青春命運。
《告白》中的那間青春教室,就是一間夢魘教室,中島哲也選擇了灰藍油彩,替夢魘找到了精準的對應色。
同學不斷在清 靜的教室裡搞小動作,擾亂秩序,涉世未深的同學不過就是羔羊罷了!
對這齣戲的印象深刻,同一天還和天蠍座朋友一起聽 音樂與我的MV,後來就和幾位友人去五分山看燈塔,最後還遇到羅大佑。呵~ 扯遠了
網路世界及真實世界的校園覇凌是當今的常態,有舞台還不夠還要趕盡殺絕,他明明是施暴人,手上還拿著一支道德之尺,不過是多了一張包裝紙罷了。永不停歇的傷害,就是霸凌成就自己的路,你永遠無力對抗。真正經歷過的人也就懂了,不住嘴放手的人就繼續等著遭殃。遇上了也算是人生的歷練與成長了。
真正經歷過的人也就懂了,不住嘴放手的人就繼續等著遭殃
閉了嘴也沒用,拿來玩樂
同意樓上的說法,這就是交錯朋友必須付出的代價!真情感是不會拿來消費的!
老弟對我說過一句話,寧可被人害,也不要去害人。
利用別人的脆弱 欺騙別人的感情
原來都是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