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影展一甲子:如夢

60_IFB_Plakat_web_425px_Popup1.jpg

柏林影展今年六十歲了,我第一回去到柏林影展竟然也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青春如此奔逝,心頭不禁一驚!

 

人生很難有第二個六十年,影展或電影節亦然,今年柏林影展即將慶祝六十周年,官網從元月七日開始推出了五花八門的活動設計,讓人瞧見了德國人的企圖心,也讓我想起了自己在二十年前參與過柏林影展的往事。

 

華人稱六十年為一甲子,柏林影展紀念花甲慶的概念也是一次集體總回顧,由Büro Otto Sauhaus的藝術家們所設計的影展海報就將1951六月六日展開的第一屆柏林影展開始(六月六日亦是二次大戰盟軍登陸法國諾曼地,反撲德國的歷史時刻,柏林影展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有著濃烈的政治意味,更別提影展所在地是冷戰氣息最濃烈的柏林市了),將所有曾經應邀到影展參演的一萬五千部作品的片名,按照編年順序排列,全部取用作為海報元素,創造了一幅看起來以淡紫灰藍色調為主的濛霧海報,其實裡面濃縮著過去柏林的榮光與哀愁,蠻有巧思。

 

berlin.JPG比較吸引我的其實是六十周年慶的官網上的特別設計,從相關的論壇─《柏林基調(Berlinale Keynotes)到《生日快樂─名人祝賀》的單元,都有些特殊的設計,其中,1988年以《紅高粱》奪得金熊獎的張藝謀,還特別錄下了六分多鐘的談話,細數當年第一次拍片,第一次得獎的往事。那一年的他在評委決選當天,還與五六位留學生一同去到東柏林遊覽,柏林圍牆一牆之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們從西柏林帶了二十馬克去玩,立即就換到了二百多東德馬克,可以大快朵飴,還有閑錢可以替副導演買靴子,逍遙過了半天皇帝癮,回到西柏林的飯店裡,才遇見了急得滿頭大汗的翻譯李定一(此人我亦見過,中德文都極其流暢的口譯高手),對著張藝謀直嚷說:「大事發生了!」

 

《紅高粱》下金熊獎確實是中國影壇的大事,中國第五代導演因此役在國際影壇綻放光芒,張藝謀的導演人生路途亦從此起了劇變,相較於阿莫多瓦的祝賀詞只有「生日快樂,柏林影展」的六秒鐘錄影,張藝謀長達六分多鐘的影音紀錄,充份反應出不同文化,不同國情的電影人對這個電影節的不同感情。

 

那一年,陳凱歌亦是柏林影展的評審之一,張藝謀奪下大獎的那一天深夜,我還從台北打了越洋電話到柏林找到了凱歌,做了評審專訪,也算是「人不在現場」的歷史聽聞紀錄了。

 

  91poster.JPG90poster.JPG

我曾先後於1990年、1991年和1994年三度造訪柏林,見證過中國電影《本命年》和《火狐》等片的得獎,也目擊了台灣電影《悲情城市》(威尼斯得獎之後的觀摩映演)、《十八》和《魯冰花》在柏林映演的盛況,也陪同徐楓出席了各項評審聚會,當然,也在影展上遇見過奇士勞斯基,和他同擠一部電梯,聞到他身上濃濃的菸味,也聽到他和茱莉.蝶兒(Julie Delpy)笑談《白色情迷(Le Blanc)》的做愛呻吟聲,也得能近距離與尚未成名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同看她的作品《鋼木蘭(Steel Magnolias)》,同時也參與過老牌影星潔西卡.譚蒂(Jessica Tandy)在《溫馨接送情(Driving Miss Daisy)》映演後,驚鴻一瞥的午夜記者會,一個多月之後,她以該片獲得奧斯卡影后,我才確知自己與歷史並肩而行的美妙經驗。

60_1994_0007_GalerieQ.jpg至於我還抽空去漢堡探視父親友人,再搭機趕回柏林,得以見到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親手推著《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真實男主角Ron Kovic進入記者會現場,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t)、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和貝托魯齊(Bernado Bertolucci)的往事,亦都歷歷在目,如今在影展官網上重新見到二十年前的影展海報,發現李安、郎雄和歸亞蕾等人以《喜宴》摘下金熊獎的往事照片,還真是無限驚喜呢。

 

berlin93.JPG柏林官網上還有一個特別映演消息,就是影展當局籌備了一個《幕簾(The Curtain)》特展,請到了韓國藝術家Christina Kim利用再生的電影膠捲,海報看板和DVD等相關素材,製作了一個三百英呎寬的特殊銀幕,不但能隨風舞動,還能反射不同的日光雲影,到了夜晚還會有完全不同的樣貌。

 

影展當局同時也會在二月十二日的開幕式之後,於柏林中心的布蘭登堡門(the Brandenburg Gate)舉行德國大導演弗列茲.朗(Fritz Lang)的經典名作《大都會(Metropolis)》的露天重映(Live Transmission)會。

 

Vorhang_auf_gross_GalerieQ.jpg我對柏林影展記憶最深的就是天寒地凍的感覺,人走在柏林街頭,寒風一吹,整個人凍得就像未著片縷的透骨冰寒,很難想像這場露天映演會,影迷要穿戴多少裝備才能在寒天中重溫經典,但是電影唯一傲人的無非就是熱情,只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我的柏林往事已經是二十年前的舊夢了。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