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就寫下的電影評論文字,如果還適用於2009年的電影,坦白說,這位評論家必定是先知,不然,就是後世的創作者太偷懶了,重複著萬靈公式,因為所謂的公式,就意謂:管用,有用。
這位1965年的評論家名叫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她在當年發表了一篇名叫《災難的想像(The Imagination of Disaster)》的論文,詳細剖析古往今來知名災難電影習慣採用的五大公式。
這部2009年的電影名叫《2012》是《酷斯拉(Godzilla)》和《明天過後(he Day After Tomorrow)》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最新災難作品,強調地球核心起了劇烈變化,導致大地震與海嘯頻生,土地斷裂沈淪,連聖母峰都成了一片汪洋海域,還好八大工業國啟動了「諾亞方舟」計畫,保留了生物精華,得以度過浩劫。
蘇珊.桑塔提出的災難電影五大公式依序為:
1,先有異象發生,不管是怪獸現身或登陸異星球或者天候示警...只有主角能見人所未見
2,在強大的毀滅事件後,主角大聲疾呼的看法與証詞得到眾人的肯定與背書。
3,備受肯定的主角應國家元首之請向軍事和科技專家說明危機狀態。
4,異象進一步危害到了主角的家人親友,強大的異象災害導致更多的城市毀壞。
5,專家召開更多的會議,盼能針對異象找出致命一擊,旋乾轉坤。
好萊塢要災難電影,目的只有賺錢,好萊塢迷戀災難電影,無非也是因為可以在大銀幕上訴求:
1.經營大場面特效
2.危難下的人間情義
前者讓人心驚膽裂,所有想像不出來的畫面都有著讓人目瞪口呆的效果;後者讓人提心吊膽,所有人生危難下的犧牲與抉擇,因此都產生感動流淚的戲劇效果。
公式只是基本原則,創作者仍可以視題材,找到一些可以變化與變奏的處理細節:
一,在禁閉的空間裡做戲:不論是星球、太空船、基地
二,苦等無援的絕望:不管是力不從心,或者絕不妥協。
三,給予生命的啟示:揭櫫崇高的倫理或哲學命題
四,科學結果帶來的警示
觀眾只要拿災難電影的五大公式套進《明天過後》中去比對,你會發覺男主角Dennis Quaid飾演的傑克就是天候異象的先知,後續的故事焦點同樣也是這位父親要在冰天雪地中想辦法殺到紐約教出他的兒子Jake Gyllenhaal,歷盡劫波後,陽光出現,劫後餘生的人們逐漸出現在大樓屋頂上,明天過後,險些斷絕命脈的人類真的有「後天」了(中國電影的譯名《後天》真是世紀奇譯)。
其實,不只《明天過後》試用蘇珊.桑塔的災難公式,《2012》也同樣適用,而且不只適用,根本就是先選定了太陽風暴和地磁偏移的科學論述,再搭配「諾亞方舟」的古典寓言,然後順著公式去套用,艾默瑞奇以前只愛毀滅
拿公式苛責艾默瑞奇,其實不算苛,不過,他還是很努力在創造視覺奇觀娛樂眾生,而且成就粲然,不管是城市道路在汽車輪胎之後陷落,或者大廈在飛機前面崩塌,不管者黃石公園的火山壯烈噴發如核爆的奇景,或者是雪山洪水、梵諦崗倒塌、夏威夷火海,災難片期待的視覺震撼,他都經營得極其唬人,對一位追求娛樂的觀眾而言,光看這種災難奇觀,就覺得值回票價了,看著滿坑滿谷排隊等著進場的觀眾,你就知道好萊塢最期待這種票房靈丹,只要套用公式就能生產靈丹,好萊塢當然樂此不疲,至於影評人怎麼看?坦白說,好萊塢一點都不在乎。
我想一般觀眾也知道是老套!
但是就是會想進電影院看那壯大的特效!
了解一下現今特效技術到底能到何境地!
有人買就有人賣!這也不足為奇了!XD
我想一般觀眾也知道是老套!
但是就是會想進電影院看那壯大的特效!
了解一下現今特效技術到底能到何境地!
有人買就有人賣!這也不足為奇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