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電影中最迷人的場景,永遠是他的空間調度。
例如:《鎗火》中五位保鑣護送老大退出商場時,互為掩護的場景,不但是《波坦金戰艦》階梯槍戰戲的現代電扶梯翻版,用清潔車取代嬰兒車的手法,更是絕妙;至於《PTU》則是以深情的詩意筆觸,透過警察的半夜街頭巡查,訴說了香港夜生活的城市迷戀;《放‧逐》開場的黃秋生與林雪,吳鎮宇與張耀揚兩派四位殺手,先後敲著何超儀家門,要找尋張家輝下落的卡位關係圖,直接點出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劍拔弩張氣勢。
《復仇》的迷人好戲同樣來自人物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只是以前杜琪峰愛玩的是水平橫軸布局,這回則是在垂直結構上玩了更多變化。
首先是進入旅館替老大任達華剷除偷情的大嫂。黃秋生在旅館外尾隨確認,林家棟則是先在樓梯間埋伏,再由林雪下手取得清潔員的房間卡,三人透過無線耳機對話,連成了渾然天成的立體動線追殺圖,最後三人匯聚在房門口,垂直關係轉成水平流動,方位變化已經預告了無可避免的結局。
更妙的是,剛巧經過門口的強尼.哈樂代(Johnny Hallyday),聽見滅音器下的槍聲,驟然止布,卻又遇上自以為天衣無縫的三位殺手,自在瀟灑地開門出來,狹窄的長廊上,一張背影,一個回首,對上三位倚牆而立的殺手,「怎麼回事?開不開槍?滅不滅口?不干我的事?」全然不同的心思電轉,就來回閃動在四位關係人的臉上與心上,那種水平流動,還真有暗潮洶湧的氣勢呢!
其次則是四人結成復仇盟邦,狙擊敵手後回歸老巢,卻被老闆探知底細,追兵殺至,他們必需從古老的香港公寓中撤出,公寓樓梯間是垂直空間,追兵分為兩路,一路從頂樓下殺,另一路則是從下伏擊,只能在階梯樓層間流竄的四人,竟然能找到另外的逃命新空間,由林家棟跳到公寓外的雨篷上做火力掩護,頓時就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第三空間,追兵不但要面對上下駁火的槍彈,還要閃躲來自公寓外側的奇襲子彈,垂直關係變成了三角關係,空間調度的變化,自是迷人又新奇。
最後則是垃圾掩埋場大決戰。黃秋生為首的《復仇》三人幫選擇了替老外強尼復仇,因而得罪了自家老闆,那是浪漫至極的男兒情義,也因此拖累了親友,既然逃不掉,那就死得壯烈一點吧,《復仇》的決戰戲就是基於這麼單純的理念發展出來的,差別在於杜琪峰選擇的決戰場景,竟然是在極目四野,平曠無遮,風強草滾的廢棄物處理場。
電影中的經典槍戰場景,基本上都是高度浪漫化後的場面調度,真實人生中,獲勝是駁火血拚的唯一目的,姿勢好不好看,手段高不高明,都不是重點,所有的義氣或帥氣,其實是創作者自以為是的浪漫想像,極其講究的美學雕琢也許不切實際,卻能帶給觀賞者驚歎佩服的想像,完成了觀影夢幻的追求。這種「奇觀」式的視覺場面,自然會讓唯新是尚的觀眾屏氣凝神地注視觀看,是否寫實已經全然不重要了,重點在於夠不夠浪漫?夠不夠豪壯?
從荊軻以降,「視死如歸」就是俠客的最高境界了,杜琪峰選擇了廢棄物處理場的空間,就是因為他懂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風味,空曠的海埔新生地上,別無遮掩躲藏空間,唯一的掩護憑藉就是壓縮成立體方塊,又可以推動翻滾的廢棄物,傳統槍戰因而變成了「滾球大戰」,當然新鮮,而滾球數量的懸殊對比,強弱判然,卻也更加突顯了豪情悲歌,再加上站在制高點,以長槍伺服叛徒的任達華,杜琪峰真的很懂得利用空間形勢來完成一場生命祭禮的。
老師您好
以前都會收聽老師主持的節目「電影最前線」,從那個節目認識許多好聽的歌曲與音樂。
日前看了杜琪峰導演的「復仇」,甚是喜歡裡面的配樂
,想找這張來蒐藏,在網路找著找終於找到您的網站。
請問這張配樂發行過唱片嗎?
謝謝
我手邊也沒有《復仇》的原聲帶,只有到《文雀》,來日遇見羅大佑再來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