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動人的電影,一定都有千錘百鍊的經典畫面,法國導演安妮.方騰(Anne Fontaine)執導的《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就雕琢出兩個場景。
首先是奧黛麗.杜朵(Audrey Tautou)飾演的女主角香奈兒在由 亞歷山卓.尼沃拉(Alessandro Nivola)飾演英國情人卡佩爾帶領下出遊來到了海邊,這是這位法國女人生平第一次見到了海。
鄉下女孩頭一回見到海,心情自是激動莫名,但是導演不想在海洋上面做文章,海的律動以及顏色都只是眼前風景,心情的波動才是核心。
然而,越是巨大的波動,安妮.方騰卻偏愛絕對的靜止來對照。
她安排香奈兒就呆立在海灘的木頭踏板上,面對著海天一色,她只是木然呆立,一動不動,不論身旁或眼前的人物如何穿梭走動,她都沒有動。
而且,四周的人全都是素色華服,唯獨她穿著一身自己設計的黑紋格子衣服。純白對黑格,又是另一個完全不協調的對立與對比,卻也有著「萬白叢中一點黑」的畫龍點睛功用。
美麗是什麼?風格是什麼?安妮.方騰沒有多說一句話,她選擇的表現方法是:讓觀眾看見一切。
一看就明白,不就是電影藝術最淺白的文法嗎?看了半天,還不能明白,還要多加對白來「強化」或「突顯」,那就不只是蛇足,根本是破壞情調。
那場海灘戲的節奏與律動,還有餘波。後來,香奈兒也遇見了一群漁民正在海邊拉網捕魚,體力勞動的辛勞卻讓他們所穿的藍白相間條紋內衣,若隱若現浮現在灰濛的工作服內,導演給了那件內衣一個特寫,再來,則是讓香奈兒穿上了那件細藍粗白橫紋衫,成了自己的上衣。
男人的衣服,穿在香奈兒身上一點不突兀,衣架子已經能說明一切時,你還需要什麼文字或對白來細描呢?
《時尚女王香奈兒》的最後一個場景是香奈兒終於成為頂尖設計師,但是電影的原文意思時《香奈兒之前的可可》,成名的巔峰理應就是電影的尾聲句點了,眼見一切的辛苦都有了代價回報時,她會激動落淚嗎?她會面頰飛紅嗎?
沒有,所有你預期的動作與反應都沒有,她只是靜靜地坐在伸展台通道的樓梯旁,靜靜地看著自己的作品一件件地走上舞台,能做的,該做的,想做的,都已完成,掌聲固然重要,肯定固然可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理念究竟完成了多少?人事已盡,強求亦無用了,不是嗎?就靜靜地承受即將到來的一切吧。
她不激動嗎?她不感恩嗎?奧黛麗.杜朵拒絕了所有戲劇化的動作,她只是用絕對的安靜迎接最激動的那一刻,然後,緩緩起身,然後,像女王一樣,迎向掌聲。
侯孝賢曾經說過:「很多導演拍電影都只讓你看到了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份,其他的底層究竟有多廣闊,有賴觀眾自己去體會。」《時尚女王香奈兒》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沿途可以看見無數冰山,細心撿拾,處處都是繽紛風景。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