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沒有你:痛的距離

nu06.JPG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記載了感情的濃度,也承載了無奈的誤會。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說很多故事,這一點,《不能沒有你》的導演戴立忍很明白,也掌握得極精準。

 

 《不能沒有你》的開場戲來自於一齣新聞事件的電視實況轉播,一位中年男子李武雄背著女兒妹仔走上台北火車站前立體行車道上的天橋,手裡拿著美工刀,嘴上喊著社會不公,七歲女兒的臉上滿是驚慌,嘴裡一直叫著爸爸,爸爸......

 

 男子悲憤的原因是:妹仔的戶口歸在女友名下,但是女友的婚姻登記欄內是另外一位先生,那兩人卻已音訊全無,依照戶籍法規規定,妹仔的撫養權屬於那名從來不曾亮相的陌生男子,不是他,所以社會局人員依兒童福利法規定必需強行帶走妹仔,以國家之力來照顧小女孩。

 

no04.jpg

 

但是父女倆早已習慣相依為命的生活,日子雖清苦,卻能苦中作樂,甘之如飴,而且透過DNA鑑定,父女血緣並無疑義,公務人員卻死守法令,不容許其他解釋,李武雄面對的是既要「生離」,不如「死別」的悲憤,因為他已盡全力爭取留下妹仔,弱勢的他卻完全無法與國家抗衡,他那種「不能沒有你」的哀鳴,在遙遠與陌生的人群眼中完全沒有辦法換得同情,甚至在SNG的現場直播畫面中,成了中年男子帶女兒跳天橋尋死的「鬧劇」(新聞記者的對真相的無知「距離」,卻也構成了這對弱勢父女,完全意想不到的冷嘲熱諷)。

 

nu03.JPG

李武雄的所有抗爭終告無效,他無法留住妹仔,但是妹仔對父親的思念與依靠極深,《不能沒有你》的終場戲是社工人員終於帶著妹仔,等著出港的李武雄返回。

 

 每天在心裡只想說聲「妹呀,爸爸好想妳」的李武雄終於能夠見到女兒時,他會做出什麼真情流露的動作呢?

 

 沒有,他沒有任何「戲劇化」的動作,在歸程的海域上,李武雄似乎就遠遠望見了曾經熟悉至極的人影佇立在岸邊,那是他朝思暮想的妹仔,於是他站上了船頭,然後船隻慢慢靠近岸邊,他沒有再做任何動作,就一直就站在船頭凝望,沒有揮手,沒有呼叫;同樣地,妹仔也是靜靜立在岸邊,等船泊岸,沒有呼叫,亦沒有揮手。

 

理應是心情最激動的一刻,卻是最冷靜的肢體對應,為什麼?

 

這一幕,對我而言,其實是《不能沒有你》最沈痛,也最有力的一擊,因為冷靜,壓抑和麻木,才讓人感受到最最無言的痛。

 

人生相愛,不論是親情或愛情,理所當然想要緊緊相擁,彼此不想有任何空隙,也不想有任何距離,那是真情流露下的必然肢體反應,妹仔和李武雄從高雄浪跡台北的所有的歷程,都是緊密牽靠,不可湏臾分離,硬被扯分離後,李武雄雖有受挫的不堪與無奈,但是沒有放棄找尋,於公,他要爭取社工人員的同情與諒解,於私,他走遍各所學校,尋訪被社工另行安置,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接受國民教育的妹仔,他倦極累極,可是父女人倫是天性,他不會放棄,只是毫無所獲。

 

父女終於相逢,久懸的心終於可以放下,那是何等感人的場景,一旦高喊,一旦狂奔,那就掉入「灑狗血」的傳統框架中了,《不能沒有你》的導演戴立忍踩了剎車,他沒有放縱演員做激情演出,反而是目瞪口呆的極靜默對,只有雙目直視,別無激情波動,那是百感交集後已經不知如何反應的極度震撼。

 

愛到極點,卻也痛到極點時,字典中再無一字可形容,語彙再無一詞可達意,李武雄和妹仔的沈默安靜,不但不是親情疏遠之後的清冷,反而是內心澎湃之後,最沈痛的一種姿態,老子道德經中所說:「...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或者美國作家有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在「仕女圖(The Portrait of Lady)」中所說的:「There are moments in our life when even Schubert has nothing to say to us...(生命中總有就連舒伯特也無言以對的時刻)。」 無非就是如此。

 

nu013.jpg


 

低微,並不代表微弱,流不出的眼淚,或許才比嚎啕更加傷痛,人生的歎息,可以極低微,卻一點不渺小,比對李武雄父女的身姿,你可以明白《不能沒有你》用最安靜的筆觸,寫出了人生最沈重的一聲歎息,那就是生命的藝術了。

19 Comments

<不能沒有你>在電影廳內播映完畢,幕暗下、燈光大明、淚未落下、但在眼眶內;心很痛。

這部片看完,真的心裡會很痛很痛,這個故事不是什麼大成本大製作大英雄的片子,但他很樸實、很簡單、很真實,很真實的描寫了小人物的薄弱、描寫了勞工階級的辛酸、描寫了父女間最深刻最割捨不斷的親情。

我想藍老師所說的距離的美感,在戲裡面很多地方都可以顯現的出,不論是武雄工作時妹妹等待著他的過程亦或是最令人心折的結局,最後的那一幕真的令我心碎。 以一個單純的看戲人,當然會下意識盼望見到父女大團圓的灑狗血收場,但我們都知道現實並不總是這麼美好,導演很成功的讓這部電影,始終如一。

距離我在高雄電影節看到這部電影已經快一年了,電影的畫面還是歷歷在目,妹仔講的話或是武雄在天橋上的吶喊,在我腦海裡還是很清晰,我想這就是藍老師在另外一篇提及的黑白的力量吧,戴立忍導演在訪談中曾說,他故意使用黑白畫面,就是為了讓演員及觀眾的情感更聚焦,我想 這點他做的十分成功。

十分可惜這部好片似乎未在台灣受到極大的重視,先前有聽說入圍鹿特丹影展,也許算是國外的人更識貨吧。

在<痞子英雄>成功行銷高雄陽光海港形象的同時,<不能沒有你>也成功的將高雄早已被人遺忘的另一面的舊港口工業的一面展現在大家眼前。

有光明的地方,才有黑暗吧。

個人淺見,打的多了一點,請多包涵。

今天看完此片DVD...在最後一幕我落淚了.

這真的是戴導演充分激發觀者情緒的最冷靜卻最強而有力的一幕.

然而也對目前台灣現下社會只單純從金錢價值觀念及假社會正義感到無奈呀!

今晚的金馬獎,著著實實給了不能沒有你一個公道!

我認為這不是公務人員死守法令,而是公務人員自以為的優越感而歧視弱者的表現,如果當事人換成長官的親戚就會另外解釋法令,剝奪了人家2年的親情,竟然找不出要負責的人或單位,那悲劇永遠會再上演.

妹仔~!加油
給台灣人一個榜樣吧

我想這種事情仍然不斷的在台灣或是世界上的各個角落上演著,只要手中握有權力的人無法學會體諒別人的感受,這種剝奪人權的戲碼還是會不斷出現,"同理心"這三個字寫起來何其簡單,但要讓人真正的領悟又何其難....

在金马奖上看到《不能没有你》的黑白画面时,还担心会不会是戴导太过刻意了呢。今天,当我完整的看完《不》时,才发现,原来只有黑白色,才能更完整地呈现出故事的原貌,也更能让观众观察到已败坏的社会的本色。

台灣每天都有各版本真人實事上演,可能你也是主角之一唉!

上次聽一位律師說,這是現行法律,公務員只能在法律之下做到人情.現行法律有許多不符合現今社會的條文,為何沒有人去討論法律重新檢視的必要性呢?與其要求公務員有同理心,要求整天發新聞搶版面的政客立委立法不是更合理嗎?

看過感動了,可是真實的這對父女並沒有因為故事而變的富有,希望有人能夠號召來幫幫他們。

http://www.nownews.com/2009/11/29/138-2539432.htm

不能沒有你真的很感嘆,我很慶幸看到這麼好的評論!其實我在facebook上成立的"國片"社團,
希望大家可以加入大家一起在那討論國片的精采國片的好,一起支持台灣國片!
以下是網址請大家熱烈加入喔!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php?ref=sb#/group.php?v=wall&gid=265936527359

http://liuichin.pixnet.net/blog/post/30394120

您的這篇影評寫的很棒很深刻
我轉貼到自己的blog
和好友分享
有註明出處和網址連結
若有不妥處
請告知
謝謝您!

歡迎連結,請用。

公務員依法行政天經地義,如果法律不允許,要基層公務員如何法外開恩?
(另一部電影來演檢察官抓貪贓枉法的公務員嗎?)

這部電影的兩個問題?
1.這個打零工的爸爸是教育失敗下的產物,他沒辦法給小孩應有的求學環境。
2.中央訂定的規定,要有基層回饋制度,而且這個回饋制度要計入公務員績效。(否則,現在績效導向,要求公務員要辦幾個案件算幾分,誰有心情管這種不算績效的案件。)

3.套句某檢察官的話,當錯誤的績效制度控管著公務員,為民服務的熱血,將不存在。

要看你站的位置是公務員的本位?還是一個「人」的本位嘍?法理與人情之間,未必是絕對的是與非,對或錯的二分法可以判定的。

我也覺得電影最後一幕很棒

在看到結尾時我心想:千萬別抱上去,這樣就太完美了!

導演在這裡結束全片是再是很好!!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記載了感情的濃度,也承載了無奈的誤會。 couldn't agree more!
Diana

謝謝共鳴。

影片的氣氛始終透著無奈和無助的空氣,最終由社會局介入,看似幫助了女兒能正常上學,過著比較好的家庭生活,可是卻從此再也不說話了,換來兩年的無聲,社工人員只好來找父親,為何一開始社工人員就不能先思考這個問題,聽聽親情的聲音,硬要生生的拆離之後,才能理解這無言的抗議?依法行事卻扼殺了親情真實的需要,讓人不忍,透不過氣,父親最後心疼淚崩,鏡頭雖然看不到社工人員的表情,但是說話的聲音終於有了同理心的激動,表面的社會輔導工作雖然完成了,但不能撫慰當事人心痛的傷痕!直到最後雖然團圓了,卻無言以對,令人感到悲哀!當鏡頭照著女兒的那雙新鞋,配著潔白的襪子,再一個背著書包的背影,讓觀眾去想像,女兒朝思慕想著爸爸,最後終於見到了,應該要有什麼表情?接著影片就結束了!和片頭的抗議成強烈的對比,面對社會的冷漠,只好大聲的呼喊,依然無效,最後只好安靜無耐的等待,屈服現實社會!很多時候我們不都是這樣熬過來了嗎?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