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朗讀:契訶夫魔法

tr5109.jpg

無中生有,原本就是難事,不能畫蛇添足,卻要畫龍點睛,尺寸拿捏全是功力。

 

電影改編小說是門大學問。有小說做藍本,改編似乎都有依據,很好著力,但也因為明明有所本,各人的想像與理解卻又不盡相同,又會有「像不像」或「好不好」的的印像爭議。

 

更難的則是明明小說裡面沒有的人物或情節,可不可以自行添加呢?這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可言:加的好,就是主題的成功延伸;加的不好,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改編自德國作家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原著小說的電影《為愛朗讀(The Reader)》中,男主角麥可為女主角漢娜唸了好幾本書,其中多數都是德國作家 (因為男女主角都是德國人),雖然荷馬、托爾斯泰與海明威都被點名到了,但是導演和編劇特別加入了俄國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的小說「帶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Dog)」,則是一舉數得的高明加法(小說中只出現了契訶夫之名一次,根本沒有提及這本小說)。

 

CHEKOV.jpg

LADYDOG.jpg

首先,契訶夫是俄國斯文學大師,短篇小說和劇作一直都深受文藝青年喜愛,大學時期如果參加話劇社,沒演過他的劇作《海鷗》、《凡尼亞舅舅》和《三姐妹》可是莫大的遺憾呢。一方面是契訶夫的名字取得好,一看就有詩意,另一方面則是他筆下的人物看似平常,故事情節也沒有太激烈的高潮,但卻有洞悉人性的透視感,信筆拈來的恬淡人生常常就流露出一種浪漫的詩意風格,淡而有味,引人入勝,只要沾上契訶夫之名,就有如一抹淡香,或浪漫一筆,可以活化生姿。

 

如果電影要附庸風雅,訴諸文學或詩情來包裝電影,契訶夫堪稱是最聰明的選擇,因為他名氣響亮,有獨特的藝術座標,而且共鳴者眾,《為愛朗讀》不去碰觸施尼茲勒、席勒和萊辛等德國作家的作品,反而多次停留在荷馬、托爾斯泰、海明威和契訶夫等文學大師的名字,無非就是試圖讓文藝青年找到容易認同的「大人物」,完成簡單而有力的文化包裝。

 

tr21.jpg不過,選擇了契訶夫的「帶狗的女人」,則另有趣味。首先,這是一篇描寫男女偷情故事的小說,第一句的開場白就寫著:「聽說,濱海道上出現了個新面孔:一個帶小狗的女人...」一個男人就這樣開始了他在雅爾達的獵豔人生。《為愛朗讀》並不想帶領大家去深究小說情節,知道契訶夫的人,自然知道小說和電影情節相呼應的微妙力量,不知道契訶夫的人,眼看著漢娜那種癡情神往的表情,其實,也彷彿感應到契訶夫的獨特魔法,聽著漢娜一次接一次地唸起「帶狗的女人」的英文「The Lady With The Dog」,似乎也恨不得趕緊找來這本小說一讀,看看這位養了一條白毛的博美的女人,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這就是電影附加商品的神奇魔法效應)。

 

當然,《為愛朗讀》的真正功力,則是善用了「The Lady With The Dog」這五個英文字來完成電影最關鍵的文字障拼圖。「The Lady With The Dog」發音簡單,意思也清楚明白,初學英文的人,大概都學過冠詞The,就學會的前二十個英文單字中也一定包含了Dog這個名詞,有The還有Dog,觀眾彷彿就又回到初識英文,一切都還是初學乍練的懵懂時光,看著漢娜把小說第一頁中的所有The都圈畫起來時,真相一點一滴穿透紙背傳送出來時,那種感動舒暢,還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漢娜明明是德國人,卻要從The Lady With The Dog上學英文)。

 

原著沒有的情節,編導巧妙加了進去,活化了劇情的連動關係,讓隱藏在字裡行間沒有點明的人生情節全都有了從想像中落實,從虛構中豐實的震撼力量,一點都不勉強,絲毫不嫌多餘,這就是電影改編小說最成功的成就了。

 

4 Comments

真期待這部電影!!看多了多部失敗的改編電影,原先也很怕再失望一次,因為我太愛這本小說了!中譯本原名"我願意爲你朗讀"比"爲愛朗讀"更有餘韻啊!徐林克其他的作品也都很好看,大推!

很想請問藍老師
看完這部片後有很多疑問
覺得不能抓到一些重點
譬如說男主角為女主角朗讀的心態是什麼?
因為愛或贖罪或同情?
女主角為什麼選擇自殺?
因為對男主角感情期待的落空?覺得要為猶太人死負責?或是擔心無法適應社會?
不知道藍老師可以提供您的見解嗎?
或是導演本來就沒有要傳達這方面的訊息?
若是讀原著小說會比較清楚嗎?
比起真愛旅程的主題很明確
反而不知道要怎麼欣賞這部片
如蒙藍老師解惑,感激不盡

你好,我昨天才看完
記得牽狗的女人,是六個英文單字
漢娜有去數....
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

I've seen the DVD twice today. Yes, it should be six words, "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電影人生:父子觀影記

    我很少替書寫序,這本《父子影癡俱樂部》因為勾起了父親帶著我,以及我帶兒子去看電影的心緒,於是有了寫作的衝動,今天亦是父親辭世的第十一周年。   小時候,都是父親手牽我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長大後,卻忙著牽女朋友的手去看電影,後來,父親牽著孫子的手走進戲院,看完生命中最後兩部電影《鐵達尼號》與《天堂的孩子》,我們一家的觀影情緣,就是這樣牽手相傳的。不長的書介文字,卻也收容了我成長的經驗與回憶了。    ...

  • 9月25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美夢成真:生死見真情

    愛情值得終生想念,這不是口號,而是很多人的信仰,你不會忘記初識時的激情,一旦歷經了生死折磨後,你的愛,還像當初那麼濃烈嗎?  ...

  • 第六感生死緣:真情癡

     時逢中秋,理應月圓人圓,此情此景,重看一部《第六感生死緣》,人間情愛的滋味會發酵得更美更醇吧!  ...

  • 暗戀桃花源:遙想當年

        這篇文章是我在1992年《暗戀桃花源》獲得東京影展銀櫻花獎的那個晚上,在東京涉谷下榻的飯店裡連夜趕工完成的文章,趁著台灣電影東京得獎的熱度,快寄給聯合副刊,第二天就刊登了出來,算是很有時效性的一篇「報導/專訪」。訪問是賴聲川拍完電影之後就先在士林的福樂做的採訪,卻一直來不及整理,最後還是趕在得獎時刻完成寫作。整理舊文章,腦海中徘徊不去的就是頒獎當晚,一群人(包括林青霞在內)於東京小酒館裡把酒高歌的歡暢時光,人生如夢,還好,有文章留下了雪泥鴻爪。...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