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電影究竟長成什麼模樣呢?拍過《駭客任務(The Matrix )》的安迪.瓦喬斯基(Andy Wachowski)在《駭速快手(Speed Racer)》中創造了一種可能性,也提供了一種思維。
在2008年的觀影選擇中,我相信很多人看了《駭速快手》的片名、劇照和劇情簡介後,大概就以為只是一部商業賽車電影,可看可不看,錯過了也就算了,我是先在時代周刊的2008十大影片片單中看到了《駭速快手》排名第九,而且還有句評論:「Speed Racer is the future of movies(《駭速快手》是電影的未來).」才急忙從DVD租售中找到了《駭速快手》,而且享受到美術視覺上的驚豔娛樂。
安迪.瓦喬斯基迷戀日本漫畫和中國武俠電影,在《駭客任務》中就已經大玩了電玩與武術的混血遊戲,《駭速快手》則是在動畫和真人互動的世界中來去自如,實驗了新式的美術表現空間。電影改編自《科學小飛俠》作者吉田龍夫的作品「馬赫GoGoGo」,敘述賽車手「快手.雷瑟(Speed Racer)」駕著愛車馬赫5挑戰「基督之家大賽」與「長距大獎賽」的傳奇。雷瑟家族的英文原名指的就是賽車手,從老爸到三個兒子全是賽車迷,差別在於他們相信正派和正義,不願被大企業的車隊聯盟給收買假賽,所以大哥雷克斯抵抗失利後,二弟快手也跟進,終獲成功。
基本上,《駭速快手》是一部以賽車為主軸的作品,夢想與恩怨全都與賽車有關,劇情其實有些老套(又是邪不勝正,又是個人英雄打敗黑心企業,又是有紅顏知己相伴闖天涯,就能無往不利...),故事雖乏新意,但賽車場上的視覺特效(不論是美術或動畫)以及玩得暢快淋漓的剪接技法,在在形成了《駭速快手》的超強魅力。
要討論《駭速快手》,首先要確立它的漫畫血統。不是要比較電影與吉田龍夫的漫畫作品「馬赫GoGoGo」相似度有多少,而是要去見証平面不動的漫畫如何轉型成為快速輪轉的電影。把漫畫電影化,其實正是《駭速快手》追求的藝術境界,也展示了安迪.瓦喬斯基藝高人膽大的探索野心。
首先是用色。2005年在評論同樣改編自漫畫的《萬惡城市(Sin City)》時,我就提過:「讓電影更接近漫畫,讓漫畫的原汁原味成為電影的骨架和血肉...電影拍不出漫畫的神髓就不如不拍。」《萬惡城市》的美學設計實踐了漫畫原著特具的「黑色電影 ( Film noir)」魅力,完成了風格強烈的視覺革命,但是相對於《萬惡城市》的黑墨版,《駭速快手》則屬於五色繽紛的彩花版,所有的衣著、布景和場景,全都自在揮灑著對比強烈的豔色,繁複的程度直追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差別在於漫畫原著提供的夢幻世界,讓《駭速快手》的繽紛有了無所忌諱的幻夢基地,不必拘泥於歷史寫實的考據,就算耽溺夢幻,用大塊書寫和五色鑲篏拼組成華麗拼盤,反而更接近漫畫的氣息。
其次則是合成。《駭速快手》的賽車場景,99%都是用動畫完成的,動畫的妙用在於可以超越人體極限,實踐人生不可能踐履的幻夢,所有不可思議的快速閃躲急停翻滾,不再仰賴特效設計師來突破地心引力的瓶頸和擔憂人身安全的苦惱,技術工具的強力便利讓導演的想像力有了更寬廣的彈跳空間:只怕你想像力不辣不猛,不必再擔心做不做得到了。
巧的是,雷瑟家族參觀大企業的場景,竟然與《瓦力》的人類太空站有幾份近似,從體能訓練到科技研發,每一個鏡頭就是想像力起飛的絕美合成,點子和內容相映成趣,同樣也將數位科技的複製功能發揮得相當徹底。至於背景隨著劇情進展的隨意調整變化,其實是MTV世代長大的孩子習慣的視覺語言,《駭速快手》直接用年輕人的語言模式訴說著新世代的故事。
最後則是剪接。《駭速快手》顛覆的是傳統的敘事與構圖邏輯,兩個人的對話,可以自由自在地從左到右,從前到後,變換彼此的關係與位置;一個人的行進,可以採取或近或遠的鏡位構圖,讓人物心情與環境關係產生更多的互動,安迪.瓦喬斯基其實是非常精準地把漫畫世界習慣的構圖搬上了大銀幕,人量採取人影前景,再搭配隨意穿插,極盡狂想能事的場景變化,花了上億美金打造視覺奇觀的《駭速快手》,堪稱是漫畫世代的影音前鋒。
然而,所有的華麗炫奇,久之,就不再新奇了,反而容易疲乏,《駭速快手》最大的魔障就在於劇情強度難以支撐或帶動視覺能量,拔尖的視效搭配陳舊的劇情,《駭速快手》的革命工程,畢竟尚未成功,後繼的電影狂想家勢必會踩著《駭速快手》的腳步快步前行,電影一直是科技的產品,未來的電影也會繼續在科技前導下開創更開闊的空間。
呵~這部片子我有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