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的陰影壓力到底有多巨大?多沈重?導演劉偉強要到了好萊塢才明白,少了編劇搭檔麥兆輝的協力,他在好萊塢首部執導的《屍蹤現場(The Flock)》,顯然了開人眼界的新意,卻已全力顯示出他用影像敘事的潛能。
其實,《屍蹤現場》和《無間道》同樣有著地獄的命題,《無間道》是比十八層地獄還要再下一層的場域,《屍蹤現場》則是提醒觀眾如果你往地獄的深淵往下望去時,深淵也在望著你,強調的則是人在對抗惡魔的時候,小心也可能會變成惡魔。這句對白第一次出現時,是由李察.吉爾(Richard Gere)唸出來的,最後一次出現時,則是由他的徒弟克萊兒.丹妮絲(Claire Danes)唸的,一頭一尾,一師一徒相呼應,直接點出了《屍蹤現場》的惡魔對抗主題論述。
李察.吉爾在《屍蹤現場》中飾演負責監控保外獲釋的性侵害犯人,執行保護管束職責的探員巴貝吉,給犯人自新更生機會是他的職掌,但是他的名言卻是:「也許真的有人會改過悔悟,但是我的人不會改。」所以他三不五時就會黏上這些人,在找碴和騷擾的模糊邊際上,這位已經偏執成狂的探員成為人犯最懼怕的惡夢。
故事焦點在於一位十七歲少女失蹤了,警方認為是少女對家庭不滿,所以逃家出走,只有李察.吉爾基於職業敏感,認為他是遭人綁架,而且可能是他所監控的人犯所幹的,孰是孰非呢?孤獨英雄獨排眾議,力挽狂瀾,追求真相的冒險歷程,一直就是好萊塢偏愛的創作模式,《屍蹤現場》的主架構其實沒有太多新意,特色其實在於劉偉強的影像敘事力道。
攝影師Enrique Chediak是《屍蹤現場》得以不落俗套的影像工程師,暗黑與光明的交錯對比,則是他偏愛的影像魔法。
例如,這位少女失蹤前的最後畫面是她在平交道前等火車通過,然後有車駛經她的身旁,她也快樂地和車內人搭訕,銀幕上的畫面是車廂一節一節駛過,人們看到的真相都是一節節車廂的黑影之後偶一浮現的光影片段,資訊或許不完整,真相或許不夠清晰,但是配合最後的人聲尖叫,卻已經夠讓觀眾見影聞聲,建構出各自解讀的綁架真相。
至於克萊兒.丹妮絲闖入嫌犯拍攝性感裸照的房舍時,現場黝黑,偶有人聲迴盪,克萊兒只能緩緩走過長廊,從門縫和牆板縫隙來窺探,因而撞見了不少欲望的流動與激情,那趟長廊之旅,其實就像一場地獄遊記的觀看之旅,克萊兒.丹妮絲和觀眾一起看見了惡魔的身影,默默接受了導演所暗示的地獄惡魔概念。
當然,看圖片找真相,也是好萊塢慣用的公式。《屍蹤現場》中一本犯罪實錄書籍上附刊的照片和人犯家中收藏的照片能夠產生互動連結,進而查知犯命現場的巧合,其實也是商業電影最能說服觀眾的敘事訣竅,劉偉強透過簡單明白,但又能言之有物的影像敘事,交出自己進入好萊塢的第一張成績單,証明他有能力執行最基本的商業機制,但也更讓人期待他個人創意主張的破土與茁長。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