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聞香不知味

1113.jpg

聞香不知味,人生的美麗就錯失了大半,《香水》挑戰的是所有人的麻痺感官。



看人,第一印像很重要,看電影,第一個畫面也很重要。

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的新片《香水(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的第一個畫面就是男主角班.衛修(Ben Wishaw)飾演的「葛奴乙(Jean-Baptiste Grenouille)」的鼻子。

鼻子用來呼吸,那是生存的工具;鼻子用來聞嗅,那是辨別滋味的工具。鼻子阻塞,還能靠嘴呼吸,鼻子失靈,人生就失了顏色。湯姆.提克威用了這麼鮮明的鼻子意像,清楚標示了這是一部挑戰感官,也要表現感官的作品。

《香水》根據德國作家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的小說「Das Parfum」改編而成,從結構和劇情內容來看,湯姆.提克威算是相當忠實地遵循原著的架構和趣味來重現文字的世界,但是文字不能讓人聞見香味,只能靠想 像去尋覓香味的味蕾;電影也同樣只能讓觀眾看著銀幕上浮動的香氣,怎麼也聞不見。

然而,我卻是寧願聞不見的。看見是真,聽見是真,觸見是真,我們同樣相信聞見也是真,這就是感官世界一再積累的真實印像,一旦只能想像香氣,而不能聞見香 氣,感官接收的落差,可以被人指控是美感的失落,卻也保留了絕對的想像,如果不能真的掌握或詮釋一種美感,留給空白,留給想像,或許還是一種比較委婉的美 學處理。畢竟,若真是聞見了任何香氣,一切就著了相,定了型,再無想像空間,如果一切都只是在空氣中飄渺浮動的暗香想像,不確知,也難以掌握的香氣介子, 反而給了欣賞者無限遼闊的空間。

徐四金和提克威都明白「對比」是藝術欣賞的重要媒介。

傳統上,感官敏銳的人都出身自高貴家庭,因為經濟富裕和地位尊榮,才有餘力去開發感官品味,但是後天訓練未必能培養天才,男主角葛奴乙要做為一位可以辨識 十萬種香味的能人異士,就得在臭不可聞的魚肆中出生,就得在暗不見天日的皮革廠打工,越是髒亂臭噁,才越能突顯葛奴乙的嗅覺有多高貴。

高貴不在出身,高貴是一種天賦。氣質如此,能力亦是如此。即使,他只是野獸。

懂得聞香、嗅香、辨香的葛奴乙靠的就是天生獸性,他懂得美,也想留住美,但是成長環境的求生磨練讓一切留住美的動作變成了暴力,傷害和掠奪。你無法再單純 又天真地用英國詩人濟慈在和小說同個歷史時空背景下所寫的「希臘古甕頌(Ode on a Grecian Um)」那首詩中所謂的「美即真理,真理即美,那是世間你所知道的一切, 也是所有你需要知道的(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 that is all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來形容「這部小說/這部電影」,只因為香味感官只是小說/電影的噱頭,獸性的直率使得留住美麗成為空前艱難的挑戰,獸性和禮法的衝突,才 是小說/電影的主題。

有聞香天份的葛奴乙後來進入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香水店老闆巴迪尼(Giuseppe Baldini)的店鋪中工作,巴迪尼的天份和嗅覺早已麻痺,孔子家語中所說的「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原本是推崇環境對人性的潛移默化影響,用在巴迪 尼的身上卻成了每天泡在香水店裡嗅覺已經鈍化的嘲諷文句,只能像「聊齋誌異」中的書生一樣,靠著自動送上門的「精靈」,就揮霍起葛奴乙漫無章法,全憑直覺 配研而出的香水去大發利市;同樣地,深諳油萃法煉香氣的格拉斯城的香水工人,靠香氣維生,卻也只是平庸度日,不知人間真香真美。

文明麻痺了人的五官,一切就像老子所說的「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香水》的「小說/電影」都在批判感官鈍化的平庸人生,都是用了極其傳奇的故事情節來傳達人生「感官腐鈍」的「微言大義」,傳奇讓電影變 得好看,一場又一場的華麗奇觀,讓觀眾對自己的感官潛能有了不同的面向的體認,所以最後的萬人交歡圖出場時,你既是坐立難安,又是歎為觀止,極不協調的審 美經驗匯聚在最後高潮時,就形成了《香水》最終的期待論述了。

因為看完《香水》,你一定不會像葛奴乙那樣去殺害那麼多的美女,但是你會期待聞一聞那個有如極樂天堂的至尊香水,而且,就算你不愛上香水店,你也會開始去 聞聞花香,聞一聞髮香......美麗原本就在人間,是我們麻木了,是我們錯過了,電影拍不出香味的,但是人生的香味,可以自己去開創的。

1 Comment

雖然片中劇情有點噁心
不過好看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