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音樂:三首紅豆詞

red

玉樹臨風美少年頭一回亮相時,你會配什麼音樂呢?為什麼呢?

電影加上音樂,都想要靠音樂來加分,不論是撩動情緒,或者發揮點題魅力,音樂用得巧,效果一定好。

如果從同一首歌的使用方式來解讀導演或作曲家的心情,就是電影音樂學上非常有趣的一個門檻。

例如: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八回中,描寫賈寶玉在聽完林黛玉吟唸的「葬花詞:「…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 知」,整個人也變得失魂落魄,因而拿起琵琶,就在玩伴薛蟠等人面前唱出了:「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嚥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 瞧不盡鏡裏花容瘦。 展不開眉頭,挨不明更漏,. 展不開眉頭,挨不明更漏,. 呀…..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呀…..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這闕詞,後來就俗稱「紅豆詞」,小說中有文無曲,到了民國後,在劉雪庵先生的配樂下,形成了華人音樂世界中最動聽的詩詞精品,詞美,曲優,一曲唱罷,人生幽情塊壘,盡皆渲洩半空中了。

電影人會怎麼來用這首曲子呢?

首先是李翰祥執導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中,音樂指導王福齡就在林黛玉初進賈府,然後寶二爺像一陣風從外面倦遊歸來時,用了「紅豆詞」的輕快交響樂版本。這 是林青霞飾演的賈寶玉的頭一回亮相,電影明星和觀眾的第一印像最重要,能夠在第一眼就愛上主角,電影就成功了一半,林青霞扮男裝何只靚俊,簡直就是玉樹臨 風的立體版,更重要的是後世人都知賈寶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用最通俗,最廣為人知的「紅豆詞」來創造曹雪芹=賈寶玉=林青霞的意念連結,其實是最簡便有效 的聲音與意像連結法。

《紅樓夢》是古書,「紅豆詞」是小說問世二百多年後的藝術創作,《金玉良緣紅樓夢》則又是歌曲傳世五十年後才拍的作品,用藝術歌謠來結合古典,讓古典人物有清楚的現代脈絡可以結合,這就是「改編」作品最有效的手段。

多年後,楊德昌導演則在他的《牯嶺街少人殺人事件》中用了「紅豆詞」,那是警備總部的官員懷疑張震的老爸張國柱思想有問題,捉起來移監審問,就在偵訊的空檔,官員無聊地就唱起了「紅豆詞」。

負責拷問行刑的劊子手也會傷春嗎?楊德昌不是用歌曲來言志,而是用一首歌來表現那個年代,以及官員的身份背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警總幹部都有深濃的對匪 接觸經驗,也都在大陸接受過一定的訓練,不唱「四季歌」小調,改唱「紅豆詞」代表的是他們也有些藝術歌曲的成長背景,不是等閒的唯令是從的文盲大頭兵,才 懂得如何迫害與拷問知識份子。

那天,外頭陰雨,空氣肅殺,兩三句清唱的「紅豆詞」寫下的就是時代的滄桑見証。

九0年代,陳德森執導,成龍和徐若瑄合演的《特務迷城》中再度使用了「紅豆詞」。

電影中的成龍原本是一位一心一意想做特務的年輕人,莫名其妙得到一筆鉅款做了富豪,又在土耳其邂逅神秘女子的徐若瑄,就在尋親、遺囑、鉅款的劇情交錯下, 捲進了一場情報陰謀中,其中,徐若瑄沒事就愛哼唱「紅豆詞」,觀眾不了解她的身世,不了解她的往事,但是一首歌成了她的身份圖騰,每回,只要歌聲響起,你 就知伊人何在。

電影中的音樂,可是簡單地只扮演一抹色彩,一個印記,也可以是縱橫古今的多重連結,導演的用心或粗心,只有耳尖心細的影迷才能明白哦。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