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電影市場每年都有兩百多部新片在台灣映演,可是有幾部真正能夠深入人心,甚至讓人熱淚盈眶呢?電影看得越多,感情越麻木了,但是也會有意外,《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次完全意外的衝擊。
好電影總能讓人唇角上揚,《放牛班的春天》卻讓你不只唇角上揚,更是眼眶泛紅,既讚歎又歡喜地走出戲院。
在特效當道的今天,電影人念茲在茲的是如何炫麗譁眾,普遍喪失了說故事的能力,觀眾在強高分貝的影音轟炸下,連影像肉身都來不及分辨,更別說去尋找靈魂了,本片卻如一股清流,用最古典的技法說出了一則最純真的故事,將長期被特效和環繞音響圍襲攻掠的觀眾心靈徹底清洗了一番。
《放牛班的春天》描寫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一群父母親死於戰亂或無暇照顧的學生。院長看不起走投無路的他,如果他不服從,隨時都會被開除,可是院長的鐵腕手段又大大違背他的生命理念;古靈精怪的院童看到頭上無毛的他,花招百出地修理他,經常氣到血沖腦門的馬修,有一天意外發覺院童有音樂細胞,於是開始組織合唱團,經由嚴冬到盛夏的音樂改造工程,他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
這樣的主題結構不算新鮮,我們可以從《真善美》、《春風化雨》和《修女也瘋狂》裡看到似曾相識的片段結構,本片同樣兼具了天籟美聲和無邪童趣的煽情美學,但是靠的卻是編劇和演技才能讓觀眾笑中帶淚。
稜角鮮明的角色塑造是本片最成功的所在。男主角馬修是編導刻意打造的現代師表,但卻圓融天成,不見雕琢痕跡。外表上,他一點都不討喜,童山濯濯,身裁矮胖,領帶經常斜歪,活像個社會邊緣人;情緒上,他也不是聖人,面對頑劣情境經常暴跳,也會關院童禁閉,甚至還會暗戀院童母親......正因為他有這麼多的缺點和不足,他對音樂的追求,他對孩童的合唱訓練,反而更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掙脫汙泥,昂揚迎向藍天的奮起力量。
同樣地編劇功力在配角刻畫上更是鮮明,道貌岸然的院長如果只有急功近利的嘴臉,難免給人老套的刻板印像,所以呢,他也會射紙飛機,也會踢足球,不時讓人窺見他壓抑的本性;甜美的男高音院童可以自己讀譜學唱,也知道音樂是他的天賦,可是他不能容忍老師暗戀母親,天賦與尊嚴的矛盾拔河,讓角色多了好幾層轉折的心靈世界;至於超級頑劣的流氓少年,一把火燒掉輔育院的行徑,更是「恨的教育」下最讓人悚然心驚的啟示錄;還有那位老是倚著鐵窗,巴望爸爸來探視他的小男生,終能盼到爸爸的劇情大翻轉,更是編劇學上最高明的伏筆。每個角色都有生命,都不只是旁襯的綠葉,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編導一路不露痕跡地穿針引線,最後收網總結時才拉出最大的驚歎號,更是高明!
電影人常說找孩童演戲是自找罪受,本片的童星演員除了會演戲還要會唱歌,難度更添三分,從選角到執行,各如其份,栩栩如生,完全不生嫩,卻也不流氣的臨場表演,就說明了導演克里斯多福巴哈帝耶長期擔任製片,最能洞察幽微又長於協調的功力。
當然,如果你曾經被《小宇宙》、《喜馬拉雅》和《鵬程千萬里》的電影配樂感動過,你一定會更喜歡作曲家布魯諾.柯萊(Bruno Coulais)這回的美聲創作,因為就在我們含淚帶笑走出戲院的時刻,他的樂聲早已穿透我們的細胞,從唇齒牙縫間自然地流瀉吟唱出來,那種飽滿酣暢的舒適感情,正是我們已經睽違許久的天堂滋味了!
放牛班的春天很適合當學校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