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頭:三太子的變奏曲

dt103.jpg
父子矛盾是《陣頭》的核心動力,搭配哪吒三太子的意像,原本可以多做血性琢磨,成就動人的父子情,可惜,《陣頭》成功打造了勵志情節,票房回應熱烈,藝術格局卻未能更上層樓。

馮凱從小螢幕跨足大銀幕的《陣頭》,縱然賣座鼎盛,從創意的格局到執行,終究只是部電影版的電視劇。

 

台灣電影近來很瘋三太子,但是多數只倚重三太子的「視覺」符號,從神偶的逗趣造型到豔麗的色彩,卻能創造吸睛效果(如《愛的麵包魂》),但也只是炫麗符號而已,別無深意;《陣頭》是少數碰觸到了三太子神話原型的創作,可惜依舊只是點到為止,依舊只求訴諸三太子的視覺意像,未能從神話中提煉精華,轉換成當代寓言。

 

《陣頭》的主軸人物在於一直被父親視為不肖子的阿泰(柯有倫飾),早早就離家北上學音樂,卻因在台北街頭遇見三太子神偶開示,興起胡不歸的念頭,回到台中老家後,陰錯陽差接下了父親(阿西飾)的陣頭班底,從擊鼓訓練團員,並背起鼓、扛起三太子神像,帶著團員踏上環島之路,經媒體報導後,終成名團的勵志傳奇。從頭到尾,阿泰幾乎不曾與父親好聲好氣地講上兩句話,兩個世代不同的價值觀,讓父親直接選用了斥罵、巴掌或者棍捶的父親威權,讓血性意氣輕易就壓倒了血緣親情,同樣地,不願乖乖馴伏的阿泰也只能一路叛逆,靠著血性殺出自己的血路。

dt124.jpg 

《陣頭》的父子對立情勢雖然激烈,卻不像「封神演義」或「西遊記」那般激情。神話中的哪吒因為在龍宮闖下大禍,累及家門,最後悍然以自戕方式,先割肉還母,再剔骨還父,痛徹心肺的李靖一度還阻止哪吒復生,最後全靠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再造哪吒肉身,從此得列仙班,還能伏魔平妖。《陣頭》的阿泰角色其實跡近哪吒原型,只是火花從未停歇的父子之間,少了割肉剔骨的血花四濺,換成了血脈賁張的口水噴發與拳腳相向,最終的圓滿大和解,亦只是走回了勵志電影的必然軌跡。

 

哪吒變奏曲不只是存在於阿西與柯有倫之間,也同樣存在於黃鴻升小鬼)飾演的阿賢與廖峻飾演的武正之間,馮凱除了讓武正除了喝斥(有時候是罵給別人聽的),還是喝斥(有時候真的是罵給兒子聽的),別無其他立體空間,唯其如此,最後阿賢的棄團叛逃就顯得更加蒼白了dt112.jpg

 

人際關係的過度簡化正是《陣頭》的最大盲點。

 

例如,廖峻與阿西兄弟鬩牆,究竟在爭些什麼?競逐的利益又有多龐大?廖峻又有多少恨?何以非把阿西逐出台中?而且,兩組陣頭的岐異何在?未能清楚交代的細節,其實正是《陣頭》最重要的骨架,簡單開場,草草終場,恩怨義氣只剩模糊嘴臉。dt113.jpg

 

其次,阿泰為什麼要以擊鼓取代原本的陣頭基本功?他的夢想是什麼?視野又是什麼?憑什麼確定環島之行的肉身磨練,可以激勵團員的肉身、意志與技藝?不論是革新或者革命,《陣頭》的劇本其實是早就有選定了答案,但從答案回頭設計問卷時,卻少了必要的演算細節,以致於全片充滿了跳躍式思考,既不能提供理論來服眾,更無法從過程中淬煉出迷人元素以動人,以致於最後只能以公路行走時的巧遇記者,成就了因緣際會的報導,因而得能在羽翼未豐,陣形尚未成立的蒼白階段就已暴得美名。

 

最不堪的當然是因為阿泰上了電視,有了名聲,更得著了藝術季的表演邀約,死對頭阿賢竟然就捐棄成見,攜手加盟?這種一廂情願的劇情轉折,既缺少陣頭技藝得能揚名立萬的鋪排設計,更讓藝術季的邀約有如笑話,完全不能突顯阿泰的成功魅力與領袖風采,反而暴露了阿賢見風就轉舵的勢利(登山比鼓的挑戰,其實也是一場自不量力,又莫名其妙的不公平比賽),何等失策?正因為《陣頭》疏於細節經營,以致壓軸的表演,固然華麗又催淚,卻依舊只能在沒頭沒腦的格局中翻轉。dt117.jpg

 

至於林雨宣飾演的敏敏對阿泰日久生情,其實是刻板公式下的必定趨勢,只是《陣頭》卻在他們之中硬插入馬劉品言飾演的記者小畢,因為她的主動,改變了阿泰的命運,但是小畢無所忌憚的熱情,卻也讓敏敏開始吃味,急著捍衛「主權」......這類小糖小醋,純為博君一粲的小兒女私情,正好也說明了《陣頭》的電視劇格局。

 

 

4 Comments

每次覺得蠻好看的電影來看您的影評才會突然頓悟,原來我對看電影的感覺實在太薄弱了,對於太多事情還沒有概念,謝謝您總是給我另一番不同的視野,看電影還是很快樂的一件事阿。

陣頭並非討喜的喜劇鬧片,如果閣下的分析是此片的重點,那麼陣頭就沒道理能成為當年賣座國片冠軍。
陣頭最好看之處就是從兩團的競爭,成為新舊世代對傳統行業路線之爭,傳統行業注入新血在沒錢、沒市場、人才缺乏下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也代表台灣沒落行業轉型困難,阿賢轉加入阿泰的心情我想爭取機會表現的年輕人會理解,社會賢達、成功人士可能不容易體會,主題音樂、歌詞、最後陣頭表演讓人驚豔,正是感人之處。

處於社會邊緣資源欠缺的人,工具的理性對他們說服力可能沒有太大幫助,直覺的勇於嘗試反而可能殺出血路,您對三太子的敘述很不錯,只是那是另一部電影,也可能模糊了此片的焦點。

01電影賣座有諸多原因,與影片成績無必然關係。
02.我只是從三太子的現象來寫《鬥陣》,不過,你提到的「處於社會邊緣資源欠缺的人,工具的理性對他們說服力可能沒有太大幫助,直覺的勇於嘗試反而可能殺出血路」確實是一種情緒的出口。多謝回應。

好看 熱血~ 勇敢闖出一片天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